刘金花
去建平中学以前,我阅读了建平中学前校长冯恩洪的《创造适合学生的教育》,感悟颇深。他致力于中国基础教育改革,注重研究经济发展的不同阶段对教育的不同要求,主张人的社会化和人的个性化和谐发展,在实践中探索了建平模式。他推行“走班制”,首创并践行“合格加特长”“规范加选择”的办学理念。带着对冯校长理念的认识,我们一行31人到上海,亲自聆听了冯校长的教诲,领悟了大师的风采和人格魅力。随后又参观了建平中学,通过听课、听报告,对建平中学的办学模式有了更深的认识,获得了很多的感悟。
1、教育理念有了很大提升。重新认识了教育的目的和真谛,教育的出发点是把自然的人打造成社会的人。教育的最高境界就是让学生享受适合自己的教育,教育要注意受教育者的差异,合适的德育合适的方法可以给我们带来幸福人生。眼界决定境界,思路决定出路。唯有开阔的眼界和清晰的思路,我们才会有发展。这都需要教育理念的提升。
2、分层教学的理念和措施值得借鉴。我们有过两届分层教学的实践,细节之处还需完善。如,分班的时机、分班的标准、分层的目标定位、规范的实施流程、师资配备的原则、班级标牌的制作、课表的编制、动态的管理、分层考试、不同的评价、阶段性测量分层的效果等。我们要借鉴并进一步细化规范,探索适合七中的分层教学模式。
3、绩效评价方面。我们有三套评价体系,但难度一直没有找到合适的兼顾的方法,他们的绩效评价较为科学,有命题审卷制,首先是命题人想办法控制难度,审题人反复推敲,确定命题,命题人和审题人难度的把握与成绩出来后对比与绩效挂钩。这样难度相对就好掌控了,考试评价也就公平了。另外还有高斯分布曲线图、标准差科学测评学生成绩和教师的教学。
4、对教研组和备课组的评价。建平中学评价和奖励弱化了个人,突出集体评价,这样有利于增强认同感、归属感、自豪感,利于发挥集体智慧。我校实际与他们不同,师资水平参差不齐,在突出教研组和备课组的集体备课外,也应奖励个人,个人奖可以适当考虑备课组完成一定任务的基础上奖励个人,这样集体和个人就都兼顾了。
5、打造有效课堂。打造有效课堂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:目标的合理性、激情导入、问题来自学生、面对问题提出最好的解决的路径、组内讨论组内交流走出讲授走进合作。教师要转变教学方式,学生要转变学习方式。对课程做减法,实行1个考纲3个课程,不同层次制定不同的标准。为不同的学生提供不同的措施,这样才能创造学生满意的课堂。
总之,上海之行收获颇丰,我会吸收和借鉴他们的经验,来提升自我,做好本职工作。